公安边防机动中队战术训练研究
2015-01-16 09:58:09 作者 : 张毅 来源 : CPS警装网中国国际警用装备网讯:近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恐怖分子伺机进行破坏活动,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也给公安边防部队履行使命带来新挑战。为了更好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公安边防机动中队设置了许多战术训练科目,但由于其战术训练刚刚起步,训练中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战术训练又是部队训练的高级阶段,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有效途径,是部队完成所担负任务的保证,因此这就要求公安边防机动中队必须充分认识战术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战术训练,切实提高战斗力,圆满完成任务。
一、公安边防机动中队战术训练的必要性
(一)提高机动中队战斗力的需要
公安边防机动中队战术训练指从单兵到中队所进行的战术原则和战斗指挥、战斗方法的训练。内容包括:战术原则、战斗行动、组织指挥、协同动作、综合保障等。战术训练的目的是提高指挥员、指挥机关组织指挥能力,熟练队员战斗动作,培养良好的战斗素质和作风,锻炼中队协调一致遂行任务的能力。战术训练是一种综合性训练,它既练士兵,又练警官;既练个体,又练整体;既练战斗动作,又练思想、意志和作风;既练战术,又巩固技术。战术训练是技术训练的发展,是公安边防机动中队训练的高级阶段,是整个训练的重点,是部队形成整体战斗力的主要途径。因此,要提高机动中队的战斗力,就必须加强战术训练,尤其要加强战术实兵演练,使机动中队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既练技术又练战术,既练组织指挥又练战术动作,既练单兵战术又练班组战术,全面锻炼提高机动中队整体协同作战能力。
(二)适应新时期机动中队所担负任务的需要
公安边防部队处置突发事件,打击“三股势力”和各类暴力犯罪是依法与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群体或个人所进行的特殊形式的武装斗争,公安边防部队战术是集军事手段、公安手段、政治手段和法律手段于一体的、与解放军战术有着明显区别的一种战术。仅就战斗目的而言,解放军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公安边防部队则是完成任务、减少损失。因此,公安边防机动中队的战术训练,既要遵循解放军战术训练的原则和规律,又要突出遂行任务的特点;既要研究以军事手段取胜的方法和手段,又要寻求与军事手段、公安手段、政治手段、法律手段相结合,争取最大战斗效益的途径;既要吸取军队克敌制胜的经验和成果,又要总结自身实践的经验,探索公安边防机动中队遂行任务的有效战法;既要珍惜在无数次战斗中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宝贵财富,又要不断探讨新形势下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借鉴国外军警的有益作法,使公安边防机动中队的战术训练适应现代条件下遂行任务的要求,满足完成所担负任务的需要,而机动中队作为边境地区的“尖刀”部队,只有加强其战术训练,进一步提高其战术训练水平,才能满足其担负任务的需要。
二、公安边防机动中队战术训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公安边防机动中队战术训练特别是专业技能训练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领导对战术训练的认识程度不高
一是训考内容简单,练为考思想严重。公安边防机动中队战术训练内容的简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上级考核部门考核内容的简单,不论是半年考核还是年终考核,战术训练的考核内容多是单一的单兵战术动作,贴近实战设置情况而进行大规模战术考核几乎没有,而作为一个军事性较强的全训单位,工作成绩的好坏往往体现在训练成绩之上,而训练成绩往往通过上级考核的手段加以评定,因此,中队官兵普遍存在“练为考”思想。
二是追求安全稳定,战术训练开展难。目前,各级都将安全工作置于各项工作的首位,尤其是作为全训单位的公安边防机动中队,单位主官在狠抓训练成果的同时,求安全、保稳定思想普遍比较严重。由于开展战术训练,往往要携带枪械和弹药,为确保战术训练绝对安全,严防事故发生,战术训练往往被其它科目所代替,或仅开展一些基础性训练。
(二)部分教练员组训能力与战术训练的需要不相适应
当前,机动中队的战术训练是由原来的部分机动中队、工作站抽调的干部和战士共同组织实施的,这些干部、战士单兵素质比较好,在常规训练上表现优秀,但其专业理论知识不精,所以自身所具备的素质与机动中队战术训练的需要相差甚远,缺乏组织实施训练的能力。
一是理论知识匮乏。机动中队在战术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只注重技能的提高,忽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导致懂理论的专职教练员较少,训练过程缺乏强有力理论指导。在平时的训练中,遇到理论问题,教练员要么避而不谈要么照本宣科,泛泛而谈,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二是训练方法落后,缺乏创新性。目前机动中队的一些训练主要还是采用以前的一些老方法,许多训练方法是在想当然或者在摸索中进行的,缺乏针对性,不能贴近机动中队执勤任务的需要,不能适应实战环境。具体体现是:一方面,训练的组织实施人员在训练的过程中,常常把常规训练的方法直接搬到战术、训练中来,不能针对科目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致使苦练有余,效果不佳,训练损伤现象较多,隐性损伤也不少。另一方面,组训方式单一,不能激发训练热情。教练员在组训时方法呆板,不注意室内科目和室外科目、体能训练和脑力训练的有机结合。时间久了,容易产生厌训情绪,影响训练的效果。
三是教练员使用和维护新装备能力不足。为了适应作战任务的需要,上级给一些机动中队配发了科技含量较高的杀伤性和非杀伤性武器以及新式枪械等,由于缺少专业的会使用和维护的教练员。在使用中出现故障无法排除,稍微损坏就要与厂家联系,特别是一些科技含量高、价格昂贵的装备,普遍存在不敢用不会用的现象。导致新装备的应用训练力度不足,起不到对战术训练应有的辅助作用,严重制约了训练质量的提高和战斗力的生成。
(三)训练保障难以满足战术训练的需要
完善的训练保障是公安边防机动中队顺利完成处突、反恐等训练任务的重要保障。公安边防机动中队由于其训练方法和训练模式不同于其他的边防部队,在训练保障方面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设法提高训练保障能力,既无法适应训练工作的需要,同时又产生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当前训练保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训练场地和训练器材都难以满足机动中队训练工作的需要。战术训练开展的好与坏,部队战斗力能否快速提升,训练保障是重要因素。很多机动中队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训练场地小,基础设施不完善、器材配发不到位。很多科目的训练受到场地和器材的限制,只能暂缓或暂停训练。例如吉林、黑龙江等边境地区的很多机动中队的训练场都在营区以外,甚至借用其他单位的训练设施。有的单位甚至没有自己的靶场,每次打靶都是和当地解放军协商借用他们的靶场,遇到解放军也搞打靶时,射击训练只能往后拖。
二是现有的装备器材难以满足机动中队训练工作的需要。仿真训练使用的仿真枪支只是一些橡胶枪支,在训练时不能发射子弹,训练时起不到仿真的效果。所配备的车辆中主要以大卡车和吉普车为主,装甲防暴车、装甲运兵车只有试点单位才有,影响机动中队快速机动训练,并且当前配备的通讯器材只有普通的对讲机,对讲机的电池只能维持几个小时,一旦进入高山丛林地时,通讯信号比较差,且容易串频,安全保密性不强,不能够保证部队的正常联络与作战协同。
三是训练卫勤保障跟不上。公安边防机动中队训练具有难度大、强度高、危险系数大、体力消耗大的特点。炊事员一般是从战士中选出来的,在营养搭配方面不是太懂,体力得不到及时补充。个别单位只有一个卫生员且医术水平有限,遇到头疼发热还可以处理,一旦有什么急症就需要到地方医院去看,而有的单位离市区比较远,有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失去最佳治疗时间,危害伤员的身体健康。
(四)战术训练方法陈旧,训练效率低
1.实际训练乏味化
由于机动中队的组训者在训练中重视苦练,忽视巧练,训练方法简单、机械,使得机动中队的战术训练显得过于单调、乏味。比如,在进行匍匐前进训练时,很多组训者“练字当头”、“以距离论英雄”,把机械反复的“爬”理解为训练效果的“好”,把爬行距离“远”当作训练质量“高”。这种训练方法严重挫伤了受训者的训练积极性,使其把训练当成了负担,影响了训练的效果。
2.重个人战术轻班(组)战术
由于机动中队的干部大多都是以前机动分队的干部或是学校刚刚毕业的学员,传统的训练模式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使得战术训练在训练方法和训练指导上很难突破原有的模式,大多以单兵战术训练为主要性的硬性的训练内容,而班(组)、中队(排)战术训练则作为附带性的弹性的训练内容。这与机动中队作战不相适应,势必影响战术训练的效果。
3.中队的战术机动、独立作战训练较少
由于机动中队大部分都驻扎在边境县(市)的郊区,营区的面积较小,因此机动中队的中队战术训练在营区内就很难展开,而去野外训练又由于部队来回机动困难,安全难以保障,使得中队的战术机动、独立作战训练进行的很少,并且大都是在宽阔的公路上机动,而针对山地地形的部队机动就更少,这就直接导致中队不能适应野外处突、反恐作战的需要。
三、加强公安边防机动中队战术训练的对策
(一)提高领导对战术训练的认识
首先,公安边防机动中队战术训练直接体现了“练为战”的指导思想。公安边防战术科目是着眼于边防战斗的实际而设置的,同时公安边防机动中队所进行的此科目的训练也是针对部队官兵担负处置边境地区突发事件、打击“三股势力”和各类违法犯罪等任务而展开的,因此,公安边防机动中队战术科目的设置和训练的本身就直接体现了公安边防机动中队战术训练在指导思想上的“练为战”。
再次,公安边防机动中队战术训练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内涵的实质。胡主席曾指出,战术训练说到底是对人的训练,人是战斗力的主体,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公安边防机动中队战术训练的最终落脚点就是人的因素。具体体现在,战术训练的组织、实施和展开以及战斗力的生成、巩固和提高都最终离不开中队每一位训练官兵的集体参与;战术训练要求在实战中要确保每名参战官兵和无关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并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分子伤亡的可能性,等等。
(二)创新教练员培训模式,提高组训能力
在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下,为了应对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关键在于人才,但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要提升机动中队教练员的素质,必须多渠道创新人才培训模式。
第一、院校培养。院校培养是提高教练员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前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把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人员送到院校进行培训和深造,公安边防部队也也应顺应时代要求和发展趋势,充分发挥院校师资力量强和教学手段先进等优势,紧贴部队实际需要,以部队的需求为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全面提高教练员组训能力。
第二、基地培训。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机动中队人员应适应各种气候条件和各种地形条件下的作战。部队应针对各种不同的作战环境和气候条件及各机动中队不同的作战任务,在全国建立起不同特色的特种训练培训基地,使训练贴近实战,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每年安排在不同的特种训练基地进行专门的实战模拟训练,提高复杂环境下的战斗力。各总队的训练基地在这方面要确实发挥自身优势,改革训练科目,研究训练方法,创新训练内容,训练出更多的优秀队员。
(三)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强化训练保障
公安边防机动中队训练内容多,科技含量高,要求部队必须具备与训练相配套、相适应、相统一的保障条件,必须遵循“贴近任务、突出重点、立足现有、开源节流”的原则,为机动中队做好训练保障工作。
一是要加强场地基础设施建设。部队要根据机动中队战术训练的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与地方政府协调,争取支持和帮助,进一步对机动中队的营区、训练场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建、扩建,在场地设置上,应尽量贴近实战要求,较好的满足隐蔽、搜索、协同和突击等不同作战要求,充分发挥场地的最大训练效益。
二是加强装备器材保障。部队要根据机动中队所面临的任务,完善机动中队武器装备配备标准。根据机动中队自身任务的需要和训练的特点,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添置急用、管用、实用的训练器材,满足训练需要。
三是加强卫勤保障。根据训练实际,合理调剂伙食,适时补充营养;进行心理疏导,消除不良情绪;根据训练进展情况,开展医疗服务,帮助训后恢复。采取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使机动中队官兵始终保证旺盛的精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技战术潜能。
(四)创新战术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率
1.加强战术训练的灵活性
加强战术训练的灵活性,可以提高队员的训练热情,提高战术训练的效果,因此就要求机动中队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开展训练。
一是战术训练方法要有多样性。战术训练所采用的方法要时常变化,这就要求队员不断地去适应新的情景,不仅有助于行动者掌握更多的战术动作,也有助于队员在将来的战斗中能很快地适应环境,按新的要求去完成自己的战术行动。
二是战术训练方法要有启发性。一种训练方法如果能使队员在练习过程中有新的发现,能够产生一定的联想,那么,这种方法就会对队员的行为灵活性有所影响。
三是战术训练方法要有可派生性。可派生性是指导这种练习方法不会给队员一个固定的行为模式,而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不断地产生新的形式或变种。
四是战术训练过程中要及时讲评。及时讲评就是在战术训练过程中,对每个队员的动作进行讲评,指出存在的不足,加强针对性训练,以免形成孤僻毛病。
2.注重班组战术训练
机动中队的作战区域大部分是一些远离县市的地域,地理条件差,地形复杂,路途遥远,交通极为不便,作战指挥时,整体跟进困难较大,必须要突出班组独立作战;另外,机动中队的作战地域地广人稀,在一个进攻方向上不可能投入大规模的作战力量,班组指挥员和战斗员必须要有独立作战的观念。因此,机动中队要根据编制人员和所配装备加大班组战术的训练,以发挥班组队员和武器的最大效能。
3.着眼打牢整体作战的能力,突出中队的战术机动、特种作战训练
一是由于机动中队的任务区域大多数都在边境一线,且地形复杂,坡陡谷深,山间道路少,部队机动受限,部署困难,兵力兵器的集中难度增大,对中队的机动能力要求高,并且战场前运后送,支援保障困难。因此,中队战术训练应在打牢单兵战术和班组战术的基础上,紧贴作战地区的特点,着重提高中队战术机动、特种作战能力,增加中队山地武装越野、整建制携带武器通过山地障碍、山地战斗等战术课目训练。
四、结束语
公安边防机动中队是边境地区打击“三股势力”,处置突发事件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但由于其战术训练模式,训练方法、手段和机制还没有健全,需要部队各级领导加大扶植力度,针对机动中队肩负的任务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和长远规划,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搞好训练保障,争取把边防机动中队建设成一支反恐利剑和处突精英,为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明刚.警务战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公安部政治部.公安民警因公伤亡战术失误案例评析[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5:3-55.
[3]王保安.边防战术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3-208.
[4]姜中元.边防部队军事训练法规教程[M].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2005:38-42.
作者简介:
张毅,男,1989年6月出生,籍贯吉林白山,现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研究生五队兵种战术学专业学员
新闻稿件欢迎直接联系:QQ 34004818 微信公众号:cpsjyzb
我要评论
0 条评论
-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