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单位: 全国警用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 公安部特种警用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jiangbei
历届评选

公安民警手枪射击训练多面向

2018-10-15 14:47:15  作者 : 李华忠 陈华  来源 : 轻兵器


        警用装备网讯: 一直以来,公安民警部门采取的手枪基础训练,大多把精度射击作为核心内容。通常的训练方法是,先举空枪练据枪动作,然后用空枪扣扳机练击发动作,接着再实弹射击。其间更是下了不少功夫,比如举砖头训练臂力,枪上挂水壶训练稳定持枪等。但这些练的都是射击技术,并不是完整的实战射击训练内容。



  那么,贴近实战的射击基础训练包括哪些内容呢?



  如果从实战案例的经验教训中发掘细节,看看警察在执行任务遇到紧急情况后影响成败、影响生死存亡的关键除了战术战法外还有什么,就能知道目前基础训练中所缺失的内容是什么。



  基础训练应包括的内容



  笔者走访大量一线民警并结合实战案例,总结出以下几点常被忽略的基础训练内容。



  据枪、握枪、控枪的基础射击动作



  公安民警在实战中射击命中率比较低,多数是由于在射击训练中更注重远距离精度射击,而忽略了近距离指向性射击技术以及控枪能力弱所导致的。国内警察的射击训练多数是在固定距离上打固定靶,以环数计算。但在实际执行任务当中,大多数是3~5m的近距离突然射击,在这种情况下所运用的大都是指向性射击技术,因为射手根本来不及看清准星和照门的平正关系。要在这样的近距离下快速出枪,做到“枪到、枪响、命中目标”的效果,就要靠平时专门训练。曾有这样的案例,一位平时用手枪在25m距离射击考核成绩非常棒的警察,在第一次进行标记弹对抗训练时,面对突然在面前3、4m处跑动的“敌人”,打了7、8枪一枪没命中,和他对射的那名“敌人”同样也是连续打了5、6枪也没有命中目标。这就说明,精度射击与指向性射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训练技术。不要误以为“能够在25m打中鸡蛋,3、5m打个大活人就一定没问题”。



  而要一举枪就能形成平正关系,枪响就要命中目标,就必须要有科学的训练方法、正确的据枪动作和良好的控枪能力,需要在平时加强训练才能做到。



  对卡壳、卡弹、不抛壳、不击发、弹匣推不到位等常见故障的快速排除



  在日常的射击基础训练科目中往往忽视故障排除的专项训练,以致于许多民警不会排除常见故障,甚至因此而付出了血的代价。曾经就有民警在执行任务时因为手枪卡壳没能及时排除而导致牺牲。事后分析有人认为是枪的性能有问题,因为枪出了故障才导致民警牺牲的。但实际上根据事后调查,在手枪卡壳后其实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故障排除,然而当事人没能及时采取这样的措施,最终殉职。



  大多数警察在平时射击训练中,当枪支出现故障时,射手通常都是举手报告,让教官或安全员来进行排除,待故障排除后再继续射击。基础训练课程中,也大多没有专门练习故障排除的方法。比如在射击过程中出现弹壳卡在抛壳口怎么排除,出现“弹顶弹”故障怎么排除等这些常见枪支故障。实际上,对于手枪常出现的故障,民警要训练如何排除,这也是实战的重要技能。



  熟悉枪的结构性能,要学会简单地分解与结合



  进行手枪的分解、结合训练,并不是要求普通民警成为枪械专家,只是要求他们熟悉自己所用枪支的结构原理,能独自进行简单的分解和结合。目前现状是,许多民警对手枪的操作就只会上弹匣、瞄准、扣扳机,不敢自己拆枪,枪支分解了不会结合。实际上,熟悉枪支结构与排除故障的熟练程度是相辅相成的,要对这一技能加强训练。



  学会枪支保养



  警察要学会枪支保养,真正做到爱护手中的武器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



  许多地方的警察射击训练一般是统一领枪、交枪。例如大队训练时,派一个班的人把所有训练枪支和弹药用木箱抬到靶场再分发给各人,打完又统一收回。参训警察通常都不对枪支进行保养,而是由负责领枪的人员在入库前顺便做做保养。有时候则是把擦枪当作惩罚,比如射击成绩最后几名的就受罚负责擦枪,这些受罚的人拿通条捅一捅枪管、用油布擦一擦表面就完事了,但套筒槽、抽壳钩、击针孔等地方残留的火药残渣、油垢经常会被忽视,久而久之堆积起来,最终实战使用时可能导致枪支故障。还有一些单位,为了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所有被考核人员统一使用同一批调校好的考核“专用枪”,通常也只重视考核专用枪的保养,而忽略了勤务用枪的保养。而实际案例中许多发生故障的勤务用枪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平时保养不到位造成的。



shuiyin

  64式手枪不完全分解状态。许多公安民警并不能对64式手枪作这样的分解、结合动作



shuiyin

  92式手枪分解状态。其零部件数量比64式手枪稍多。同样,并非所有配用该枪的公安民警都能对其进行不完全分解、结合



  有些故障就发生在训练中,并导致伤亡。比如曾有一起64式手枪在训练中自动击发的事件,就是日常维护不当引起的。另一起案例是在射击训练中手枪上膛后自动击发导致击穿射手手掌的事件,也是同样的原因。在执行任务中因为枪支故障而导致伤亡,事后分析原因时发现正是由于枪支保养状态出了问题。所以既要学会保养枪支,也要养成认真保养自己手中武器的习惯。



  抗压训练



  现实中面对真正穷凶极恶的歹徒,往往会有巨大的心理压力。平时练得再好,如果缺少抗压训练,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发挥出训练水平的30%就已经不错了。而且如果运气不好,正好在面对歹徒时遇上卡壳、卡弹之类的故障,枪一旦扣不响,心情就会更加慌乱,下意识的动作会是继续尝试扣动扳机而不是紧急排除故障,结果越扣不响就心越慌,心理越慌就越排除不了故障。



  因此,具有对抗性的抗压训练必不可少,并且把模拟排除故障的科目也要加入到这类训练中去。因为只有把这些动作细节都练成了身体的条件反射动作,那么,当遇到一瞬间决定生死的紧急情况时,这些下意识的正确动作往往能拯救生命。



  可见,以上提到的几点训练内容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作用的。



  安全细节要注意



  在平时的训练中还应反复灌输、强调一些安全意识细节的培养,并让大家都养成正确用枪习惯,既可以减少训练中意外的发生,也提高了在任务中准确命中目标的能力。



  这些涉及到安全意识的细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验枪动作程序要规范。


      要养成“只要碰枪,就要验枪”的习惯



  领枪要验枪,两人交接枪时也要验枪,这样的要求或许能做到,但验枪的细节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交接枪的动作程序,要像部队哨兵换岗一样严谨。枪口朝向安全方向,取出弹匣,拉开套筒让对方看到弹膛无弹,然后再拉两下套筒,扣扳机释放击锤,最后再递过去。这样做一是表示尊重,二是表示枪处于安全状态。



  实际上有些民警交接枪时往往很随意,所以导致发生过多起在出勤前或勤务结束后在验枪、交接枪环节中出现的走火事件。比如值勤回来后,几个人在验枪房里边聊天边验枪,没有按验枪的规范动作程序去做,随意拉两下套筒,未确认膛内无弹,下意识扣动扳机释放击锤,于是就出现了走火现象。



  其实验枪动作随意的问题不只是交接枪时发生,在训练中同样也存在。曾经有过一起案例,一位干部在练习手枪射击时,一位战士递给他压满了15发弹的手枪,他打了7、8发都是10环,现场人员都夸奖他枪法很准。这位干部以为枪弹已经打完,就转头一边与其他人交流射击心得体会一边自行验枪,在没有取下弹匣的情况下就直接拉两下套筒,然后习惯性扣动扳机释放击锤,结果就响枪了。这样的情况一定要注意,验枪是一项非常严肃的事情。



  枪口永远指向两个方向



  枪口指向的两个方向,一是危险方向,一是安全方向。



  在平时训练或勤务中,不论是空枪还是实弹状态,枪口都要指向安全方向;在执行任务时,出枪后一定要指向犯罪嫌疑人的方向,也就是危险的方向。



  总之,无论何种情形下,枪口只能指向可以受弹的方向,这也是要在平时训练中养成的习惯。也就是说,枪口不能指向其他队友或群众,指向自己的身体也不行。



  训练中,常见到一些人的坏习惯,例如右手将枪上膛后从枪口绕过再往下握枪;或是枪上膛后放入枪套时,枪口指向路过自己的身体。这些用枪动作大都是无意识做出来的,一方面是因为经常摸枪而对枪的敬畏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平时训练中缺乏安全意识良好习惯的培养,没有意识到枪口指向的重要性。



  不射击时,不要触摸扳机



  这也就是俗称的“金手指”。现实中,有一部分走火事件正是由于没有养成不击发时食指放到扳机护圈外面的习惯,结果手指在不经意间碰到扳机而意外击发。比如前几年的一起手枪走火事故,就是当事人无意识触动扳机,再加上当时她的枪口正好指向自己的头,在这样的双重错误下导致丧生。



  在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执行任务时,假如不注意枪口的安全指向,手指又触动了扳机,一旦走火,后果不堪设想。



  在航空界有一个关于安全飞行的法则——“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就是说,一起严重事故的发生,其实是多次轻微事故和更多的事故隐患所积累起来的。同样的道理,许多枪支事故正是由于平时对细节要求不严,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终有一天就酿成事故了。



  另外还有许多动作细节,也是需要平时训练中就养成的。比如一名警察在开枪击倒嫌疑犯后,不知该怎么处置刚射击完的手枪,最后只好把这支还留有枪弹的手枪放在地上再去处置被击中的嫌疑人。就是因为平时射击训练中,都是按所谓的“安全程序”来操作的:每次都是把弹匣中的枪弹打光,把枪放在桌子上后再去验靶。于是实战中遇到弹匣没打光就要停止射击,而现场又没有桌子给他放置枪支,再加上第一次遇上实战所产生的心理紧张,使得他不知道该怎样处置这支还有枪弹的枪了。假如平时射击训练时就养成不管打没打完枪弹,也要先验枪、关保险、再装入枪套的动作习惯,那么他在实战中就不会把枪放在地上了。枪弹没打完没关系,关上保险放进枪套里才安全,到了有条件验枪的地方再按程序验枪。如果把一支上了膛的手枪放在地上是非常危险的。



  结语



  正确的据枪动作,熟练故障排除,枪支保养到位,安全习惯的养成以及良好的心理抗压能力,这是基础训练必须包含的内容,缺失某一方面都可能在实战中付出代价,而至于能打得多快、多准,这就要靠自己更多地刻苦训练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缺的不是技术,而是理念。练技术不难,刻苦就行。但如果理念方向错了,那就偏颇会更大。其实本文提到的种种细节对每一个射手来说都不难做到,但往往大家或忽略这些内容,最后可能就会在实战中用生命的代价去证实这些细节的重要性。



  关于理念的偏差,再举个发生在美国的着名案例。FBI的特工在1986年4月拦截、围攻2名准备抢劫银行的歹徒时,付出了2人身亡、5人受伤的惨重代价才射杀了这2名歹徒。事后FBI的专家分析认为是当时配发的9mm手枪弹的停止作用不足才导致这样的结果,于是就选中了威力更大的发射10mm AUTO手枪弹的手枪作为配用手枪。然而真正的原因并非枪弹的停止使用不佳,而是当时FBI特工的射击训练都是固定距离上的固定标靶,而现实中的歹徒不仅会活动而且还会还击,结果在枪战中FBI特工打出了77枪,但只有极少数枪弹命中目标,而且命中部位都是非要害的,离心脏最近的1发弹还只是打中手臂后折射到胸部而矣,最后2名歹徒都是因为流血过多失去知觉才停止反抗的。可见,不解决训练的问题,换多大口径的枪支都不会有明显改善。正是因为吸取了种种类似的教训,后来美国执法人员才改善了射击训练方法,引入更多贴近实战的内容。



  一位反恐专业人士在谈到警察射击比武竞赛科目设置时强调:“不要把警察的比武竞赛科目搞成娱乐性的竞技比赛,而是要把比赛当成实战的深化版。”就是说,比武技能的培养要贴近实战。以比武作牵引,以比带训,从训练中要战斗力,以更好地维护法律尊严、打击犯罪行为。




  新闻稿件欢迎直接联系:QQ 34004818 微信公众号:cpsjyzb

我要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

0 条评论

  •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