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单位: 全国警用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 公安部特种警用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jiangbei
历届评选

大数据时代“智慧公安”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8-06-12 17:17:15  来源 : 网络


        警用装备网讯: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公安”业已成为新一轮警务改革的战略选择。2016年底以来,广东省中山市公安局抓住新—轮警务改革契机,全力推进以大数据发展为引领、以“五智五精”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公安”战略,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特征、颇具公安特色、具有中山特点的新时代公安工作发展新路。


  中山市“智慧公安”建设的总体框架和实现路径(一)总体框架。


  即以“共享、高效、实战、安全”为核心理念,按照信息数据“大采集、大集中、大整合、大应用”的步骤,全力打造“一个智慧大脑”,完善“两大骨干支撑”,搭建“五大警务应用平台”,力争通过3年时间,建成一个高度集成、高度共享、高度智能,贯穿打、防、管、控、建等环节的“智慧公安”警务体系,实现警务资源高效集约应用和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全新变革。


  (二)实现路径。


  打造一个智慧大脑:建设警务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中心。运用云计算、云存储技术,建设功能完备、扩展灵活、高效智慧、安全可靠的中山警务大数据中心,开发集数据存储管理、资源共享服务、应用智能开发等功能于一体的“大数据综合应用服务平台”,为全局数据应用提供强大的存储、运算、扩充能力,着力打造中山公安“智慧大脑”。


  完善两大骨干支撑:即“智感围城”体系,通过视频监控、卡口、电子围栏、门禁+视频等科技感知手段,构建覆盖全市、触角灵敏、触网报警的智能感知网,全息自动感知“人、车、物、案”等实时信息动态,为警务大数据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移动警务体系,启动新一代移动警务系统项目建设,搭建中山公安移动警务信息网,实现移动信息网与公安内网定制双系统移动终端,建设移动服务区,开发办公审批、人员盘查、信息查询、信息采集等应用,为警务实战应用提供移动网络支撑。


  搭建五大警务应用平台:智情预警平台,通过“人工+科技”、“网上+网下”等手段,着力构建智慧情报网络和智情预警平台,对特定场所多人聚集、人员异常流动等进行实时预警,实现精密维稳;智感防控平台,以社区警务为基础,以手采、扫码、上图等形式,在标准地址的基础上,实现全市所有“人、地、事、物、组织”等治安要素的全采集、全录入和全管理,通过大数据建模,实现基层基础警务的数据化分析、自动化提醒、智能化采集、可视化监督,实时掌控实有人口、实有建筑、实有财物和事件动态,有效提升对治安隐患风险的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智侦合成平台,高度集成刑侦、网警、情报等打击手段,研发线索共享平台,优化市区—镇打击犯罪合成作战体系,构建警种集成、手段集成、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智侦合成平台,实现对各类违法犯罪的高效打击;智服惠民平台,按照“能网上办的网上办,不能网上办的自助办”的原则,积极推进“互联网+”公安服务改革,运用智能化手段优化行政服务管理,建设“平安中山便民服务APP”,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做到“网上办”“自助办”“一次办”,实现精心服务;智管强警平台,依托新型技术手段,搭建智慧警队管理平台,积极探索对公安执法办案、党团建设、人事管理、举报投诉、审计监督、信访办理、内部督察等系统的有机整合,汇聚各类数据并实现自动检测、碰撞分析,形成覆盖全警、链条管理、无缝时空的廉政勤政监督预警系统,实现精细管理。


  二、中山市“智慧公安”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成效特色(一)推进“智情预警”建设,实现“精密维稳”。一是构建智慧情报预警网络。充分发挥中山公安“派出所工作室”、“村居平安书记”等维稳基石作用,加强情报信息收集和网上信息巡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高效灵敏”的网上网下情报网络,实现对各类不稳定因素和风险隐患的全面预警。二是构建动态智能管控平台。搭建高危区域人员动态管控模型,实时掌控轨迹,实时推送至对应分局跟进处置,有效提高“六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搭建预警管控平台,及时发现轨迹动向并自动报警,确保稳控措施落实到位。三是构建大数据防范处置机制。综合运用网警、大情报平台等手段,通过线索汇聚和情报硏判,精准服务紧急行动性线索和不稳定苗头事件的处置,为应急处突指挥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推进“智感防控”建设,实现“精确防范”。一是构建“三环一点”智能感知网。积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视频监控、治安卡口、门禁+视频等科技感知手段,构建以“环市、环城区、环镇区”为“三环”,以政府机构、广场商圈、案件高发部位等重点区域为“一点”的“海陆空”立体化智能感知网,并将所有智能感知数据整合到基础信息平台,深化开展数据智能分析和挖掘,实现精准管控。二是构建“图情指行”一体化指挥实战平台。在推进智能感知网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反恐情报指挥中心升级改造实行“统一接警、分级处警”模式改革,通过扁平化的指挥体系建设,构建了以感知提升防控、以图侦协同指挥、以情报指导勤务的“图情指行”一体化指挥防控体系,实现以大数据支撑的“接处警+情报支撑+合成作战+可视化指挥+新型移动警务”的全新警务模式再造,实现了精准派警、扁平指挥。三是构建公共安全智能管理体系。全面推广运用民爆物品、烟烟花爆竹、剧毒化学品及易制爆信息管理系统,对从业单位、从业人员及物品流向进行动态监管,发生异常系统自动预警,实现危爆物品精准防范。搭建无人机管控指挥平台,建立无人机在基础信息采集、大型活动安保、群体性事件处置、灾害事故救援、重大案件侦查等警务工作中的应用场景,实现无人机“智能调度、无缝对接、实时可用、全程可控”。应用重点车辆监控平台,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全天候记录重点车辆的行驶情况,对超速、不按指定路线行驶、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迸行报警和记录。


  (三)推进“智侦合成”建设,实现“精准打击”。一是加快刑事技术和支撑手段升级换代。积极推进刑科所整体搬迁改造,高标准建设DNA、理化和痕迹三个公安部重点实验室,推动刑事勘验技术不断升级。大力推广应用动态人像技术,试点建设“人脸动态识别系统”、“人脸大数据分析系统”,开展视频实战侦査。建设车辆图像大数据系统,接入视频卡口,采集过车数据,在侦查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发全国领先的现场勘验信息质量检测系统,试用现场勘验移动采集录入APP,提高现场勘验信息录入的质量、缩短录入时间。二是健全完善合成作战实战平台。按照功能齐全、资源集中的思路,推进合成作战中心建设改造,组建各分局合成作战室优化市区镇打击犯罪合成作战体系架构,建设合成作战线索共享平台和类案系统,研发案件分析预警和研判串并模型,构建合成作战中心对基层公安分局点对多点的直通互联合成作战模式和专班打击模式,有效打击团伙性、系列性犯罪。三是创新大数据研判侦查模型。构建命案积案大数据侦查模型,依托人像比对新技术、DNA和指纹对比,实现数据到人、数据到案精准落地的命案积案侦査。


  (四)推进“智服惠民”建设,实现“精心服务”。一是推进摩托车智能防盗系统和反诈骗系统建设。建设摩托车智能防控系统,安装RFD感应点,免费为摩托车安装电子标签。推进电信诈骗防控体系和市反诈骗中心建设,研发反诈骗分析系统,协调3家通讯运营商、7家银行的数据资源权限入驻市反诈骗系统建设。建设摩托车智能防控系统,安装RFID感应点,免费为摩托车安裝电子标签。推进电信诈骗防控体系和市反诈骗中心建设,研发反诈骗分析系统,协调3家通讯运营商、7家银行的数据资源权限入驻市反诈骗中心。二是推进“互联网+“智慧交通建设。依托大数据技术,推进综合交通流数据库建设,进一步优化视频监控、警力调度、道路空间等资源配置,对城区交通拥堵路段实施护栏隔离,在城区路口实施交通信号人工智能管控,并对重要道路交通信号灯放行方案进行科学调优。实时采集分析城市交通状况,在高德地图实时发布道路拥堵、道路施工和交通事故等交通状况,并向社会发布“交通指数”,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加精准的出行信息服务。三是推进平安中山便民服务APP和24小时自助办证厅建设。研发建设“平安中山便民服务APP",打造了集“公安宣传、群防群治、便民服务、信息采集”四位一体便民服务的互联网综合行政服务平台。大力推进24小时自助办证厅建设,建成市公安局、市行政服务中心及24个镇区共26个自助办证区,安装自助办证机110台,全面实现出入境、居民身份证及交通违法业务24小时自助办理。


  (五)推进“智管强警”建设,实现“精细管理”。一是推进“智慧党建”平台建设。依托“互联网+“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以党建工作为本整合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工作需求,开发集组织建设、党员教育和监督管理一体的智慧党建在线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基层党组织精细管理、党员学习内容精准推送、党务工作落实精确督导。二是推进执法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搭建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视音频联网管理平台,实现执法办案部门视音频“一站式”管理和联网应用,完成与本级警综平台、执法办案中心、110接处警等系统对接,进一步服务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网上督察系统建设,对基层公安机关执法办案、行政服务、内部管理等工作情况开展常态化网上督察,及时查纠了一批执法安全隐患、执法不规范问题。三是推进平安警队建设责任落实管理平台建设。研发建设了“平安警队责任落实管理平台”,将各警种部门容易出现的十大风险点及40余项风险清单分类上线”,形成制度落实线状图,明确各级监督责任;对未按要求落实责任的进行预警,并根据预警次数,对责任人和责任领导实行“红、黄牌”警告和实时短信提醒推送,确保廉政风险预警防范和防控责任落地。


  三、中山市“智慧公安”建设的深入思考


  (一)树立“数据为王”意识。一是确立数据的基础性地位。加快推进数据融合共享,建立一个综合的、共享程度高,具有高度兼容性和系统性的公安大数据”警务云,打破部门警种壁垒、打通交换共享渠道,做实公安小数据、扩大社会大数据来源,整合共享社会和公安各类信息数据。坚持数据标准,抓好数据标准规范建设,做到数码体系规范、数据接口规范、数据使用规范。坚持“入库是原则,不入库是例外”,抓好数据的清洗入库,建立规范有序的公安数据仓库,提高数据的应用效益。二是确立人才的根本性作用。要逐步完善科技信息化人才机制,加强对优秀科技人才引进,推进技术职务序列改革,建立大数据警务的专家人才队伍,为公安大数据发展注入活水源泉。要加强民警信息化培训,着力培养大数据应用人才队伍,在全警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理念,培育公安数据文化。三是确立安全的保障性前提。要以“主动防御、运行可靠”为原则,加快构建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应用针对大数据的加密技术,配置完备的入侵检测、漏洞扫描、安全边界、容灾备份等安全防护设备,制定健全数据管理、授权使用等安全制度,确保数据安全。


  (二)推动信息化警务向智能化警务转变。一是强化互联互通。以“共性应用、融合贯通”为原则,统一建设市一级共性领域的应用系统和开放平台,让各方在其上构建深度的业务与服务功能,支持迭代演进,实现不同应用领域的融合贯通,实现数据汇聚和业务应用的双融合,实现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二是强化数据挖掘。要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通过模式过滤、可视化、模式表现等,实现各类数据聚类分析、预测建模,关联分析、异常检测等,促使这些数据从量变到质变,创造出数据价值。三是强化智能应用。依托大数据平台,开发更加强大的中心智能分析系统,利用仿真与模型计算、基于空间数据挖掘的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各类状况的预测与评估。要在智能感知网的感知前端,加装建设未端智能系统,实现更多基于智能分析的信息采集。


  (三)推动后知型警务向先觉型警务转变。一是开展主动维稳。要通过构建完善智情预警平台,广泛获取一些深层次、内幕性情报,及时发现事件的苗头、线索,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科学预判维稳态势,及时防控,牢牢把握维稳工作主动权。二是开展主动防控。依托智能感知网建设,对“人屋车场网”等要素敏锐感知、深度研判、智能预警,精准勾勒治安态势图,提高社会治安风险感知和动态管控能力。研发社会治安智能分析模型,第一时间发现异常行为、异常资金、异常奥情及网络异常侵入等可疑行为,真正实现防范于未然。三是开展主动打击。通过对所有警情、案件的分析、预测,全面客观反映社会治安的整体状况,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快速、有效遏制突出违法犯罪。依托智侦合成平台,建立人体基因和人像轨迹大数据库,研发分析碰撞模型,深度挖掘违法犯罪信息,着力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侦査打击模式,实现精确高效打击违法犯罪。四是开展主动服务。利用信息技术打通警种间业务数据保护壁垒,以服务流程中心的创建与完善为突破口,改造和优化服务流程,主动为群众办事提供更多维、更便捷、更高效的精诚服务,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四)推动粗放型警务向精细化警务转变。一是精细治安管理。利用各类感知手段,对各类治安信息和轨迹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和碰撞分析,实现“人过留影、车过留形”。针对重点行业部门,依托实名制采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手机APP,建立实时采集动态管理、智能预警的重点行业管理新模式,实现全天候、全过程监管。二是精细安全管理。综合运用视频监控、物联传感、自动控制和大数据智能处理等技术对交通出行、危化品生产运输、消防安全设施等实施检测、智能采集,并与机动车、GPS地图、建筑结构图、救援物资装备等数据叠加应用,切实提升安全风险智能分析、及时预警、自动干预能力。三是精细队伍管理。推进“大数据+网上党建”、“大数据+网上政工”、“大数据+网上考核”、“大数据+网上培训”、“大数据+网上督察”等建设,汇聚党建团建、干部人事、教育培训、绩效考核、督办督导、舆情信访等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分析、预测,实现人事档案自主管理、干部轮岗交流提醒、工作绩效系统统计考核、廉政风险自动预警等,实现队伍精细管理,努力建设忠诚警队、过硬警队、法治警队、活力警队、创新警队、廉洁警队、健康警队。





  新闻稿件欢迎直接联系:QQ 34004818 微信公众号:cpsjyzb

我要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

1 条评论

  • 游客  2019-03-21 15:09:59

    源中瑞,智慧公安系统 138-2311-8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