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单位: 全国警用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 公安部特种警用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jiangbei
历届评选

实训理念下的公安交通管理人才培养方法创新

2012-12-19 09:23:48  作者 : 邵祖峰  来源 : CPS警装网


  一、新时期公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解决之道


  (一)公安教育发展阶段简析


  公安教育作为我国培养公安人才的主要载体,迄今走过五十余年历程,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解放前夕到全国恢复高考制度前,基本以短期专业培训为主。第二阶段是以学历教育为主的阶段,从1980年全国高等教育改革开始后,随着公安机关培训任务的逐步减少和新时期对人民警察学历和素质新要求的不断提出,全国公安干校纷纷向学历教育领域迈进,办学方向包融各个公安学科门类,办学层次涉及到从中专到大专乃至本科。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是公安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阶段[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一体化,社会治安形势不断趋向复杂化,犯罪手段不断地多样化、智能化,人民群众对人民警察素质、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迫使公安机关必须加大对在职民警的培训。另一方面,高等学历教育已经社会平民化,受过高等教育并在寻找工作的青年大学生比比皆是,从节约培养成本以及民警培养速成化的观念影响,从事了多年的公安学历教育是否还应该办下去,已经成为广大公安教育者与决策者所思索的问题。


  (二)公安教育发展方向选择


  公安教育走学历教育,还是走职业教育的道路,其实质是公安院校的办学方向之争[2]。学历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以及思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着重于学生未来发展潜力的培养;职业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满足现实需求的实际动手能力,着眼于经过教育的学生能够快速适应所在岗位的职业需求。如果把学生受教育的内容重点看成一个连续的变量,那么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实际上可以看成学生教育重点连续体的两端,两者之间没有截然的区别,如下图1所示。其中颜色深浅代表教育内容重点的连续变化,例如从左往右颜色变深,可以说教育中偏重理论的成份在加强;从右往左则意味着教育中偏重职业技能的成份在加大。

 

  实际上,作为培养人才的两种手段,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各有其优缺点,都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这也是高等职业院校与综合性高等院校并存的直接理论依据。对于公安教育,我认为目前乃至将来都应该是两者并存,相互促进的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基于以下的理由:①公安警学理论发展的需要。目前的公安警学的理论体系比较薄弱,还需要以学历教育为主体的公安院校教师来促进发展,而这个任务是不可能由警察培训学校的培训实战教官所完成;②现有的公安在职培训教官的理论基础薄弱,缺乏教学的实践经验,难以满足目前大规模的培训需求要求,特别是涉及到公安业务的理论教学部分;③公安实践工作的创新需要有理论性的公安人才做为基础,而这种人才只能来自于受过专业系统训练的学历教育人才,甚至是本科、研究生乃至博士人才。④从事物发展的本质来看,世界上本没有极端的东西,凡物的存在都有其理由,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都有其优点与弊端。现在我们所做的选择,应当是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的优点,在学生教育连续体上根据自身的定位需求,选择合适的结合点,创新现有的公安教育模式。


  因此,对于已经在办公安学历教育的院校,则不应该轻易否定原有的办学模式,而是应当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要求,大力借鉴职业教育的优点,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为公安实际工作提供优质、高效、富有潜力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公安交通管理专业人才教育作为公安学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借鉴职业教育的经验,加大实践性教学力度,重点加强以实训为基础的实践性教育,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也是本文的立论所在。


  二、传统公安交通管理人才培养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改革始于1988年,至此全国城乡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开始交由公安部门管理,此时的公安交通管理队伍主体大部分来自于原有的交通部门的人员。鉴于公安交通管理实际业务工作对于专业人才需求迫切性,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只是由少数的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开设交通管理专业。因此,整个公安交通管理专业的办学起步较晚。各个院校先后召开了几次公安交通管理专业教学的联席会议,就教材的编写、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学大纲的制定等方面做过初步的探讨。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公安交通管理专业教学还处于各自为政的地步,专业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有的院校交通管理专业兴旺发展,已经开始进行本科的学历教育,有的则维持在原有的专科教育水平,有的院校则由于学生就业的原因则处于暂时停招的状态。这些问题的存在则极大地限制了公安交通管理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具体来说,我国现阶段的公安交通管理专业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交通管理专业的教学定位不准


  我国目前的公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各个省市不一致。有的采用所有生源一律进入人才市场,参与警察职业招聘的公务员考试;有的则采用变相的定向培养方式,毕业的生源虽然参与公务员招录考试,但他们具有相比其他院校大学生更优先的被招录机会。在这两种就业渠道政策的指导下,对于交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不一样的。对于前者,处于对被教育学生的考虑,希望加强学生对其他职业的适应性能力培养(万一该生不会被录用为警察,或者被录用为其他职业类型的警察),他们的培养目标则被泛化,其培养目标与教学定位显然有多种选择。一是如我院宁乐然教授[3]提出的教学定位:依托专业归属,立足公安交通管理,面向社会需求,发挥院校优势。旨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交通运输类以及交通工程类人才。二是把交通管理看成大治安的一个组成部分,强化学生对治安管理的法学知识培养,正如有些院校招生时不明确的指出招收交通管理专业,只是说明开设的治安管理专业(交通管理方向),以满足学生毕业的就业需求。这样开设的专业培养出的人才显然不符合公安交通管理的需求。


  (二)教材的编写水平不高


  公安交通管理专业学历教育起步较晚,其教材的编写也比较落后。整个专业系统组织教材编写始于1996年,由湖北公安高等公安专科学校(现湖北警官学院)借助一次全国公安院校交通管理专业的学术会议之机进行联合组织,五年之后在四川由公安大学出版社重新组织进行了修正编撰,形成了21世纪高职高专交通管理专业统编教材。在次期间,各个公安院校自身结合本院专业教学与科研的实际需求,围绕不同的主题出版了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教材。但从总体上看,编撰的水平不是太高,表现为:①教材内容落后于公安交通管理实际工作的技术发展水平,一些比较先进的理念与技术没有在教材中得以反映;②部分专业教材的逻辑体系存在问题,表现为前后重复;③教材的理论性过强,缺少辅助实践性教学的参考资料;④另外,由于交通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建设的滞后,有些新开设且符合交通管理实际需求的课程则缺少相应的教材。解决之道:①首先加强实际交通管理需求调研,建设合理的公安交通管理专业学科体系;②根据学科发展与公安交通管理科技与实际工作的发展趋势,及时的修订专业教材体系与内容。


  (三)教学中过分偏重于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性教学[6,7]


  公安交通管理专业具有鲜明的职业实践性特征,强调的是学以致用,很快见到实际效果。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动手能力强,容易受到公安交通管理实际部门的欢迎。现在的公安交通管理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形是过分偏重于课堂理论教学,较少重视实践性教学,特别是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从时间上看,学生接触公安交通管理实际工作的机会主要是集中假期见习,而且在此期间缺少专业导师的指导;还有部分同学则因种种原因无法进行专业的实践或者进行其他专业的实践见习,,实践性理解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效果不明显。从教学范围上看,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学习主要是认可教师安排指导,囿于交通管理专业的教学的实验条件与教学设施的缺乏,往往无法全面开展实践性教学。表现为实践性教学的环节设置不合理;部分实践性教学内容的缺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


  目前主流的公安院校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公安专业交通管理教学也不例外。教学中主要采用老师主讲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缺少创新型的教学手段改革。目前较为主流新颖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问题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实践参观教学、讨论课、团队小组教学等,这些方法都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专业责任意识。另外在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性教学,这对于具有实践性强特点的公安专业教学都是适用的,其应用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开发好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在线教学平台的开发,也是现代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广东警官学院的1511在线网络教学的平台的建设,可以说走在了全国公安教育的前沿。


  (五)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师资队伍建设是强校之本,导师在专业建设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我国的公安院校大部分都存在师资短缺,富有活力与创新性的教师更是少见。因此,很难以建立起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包括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对于公安交通管理专业的建设地位历来比不过治安与刑侦,师资队伍的建设相对而言要差一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除江、浙、、粤、京等发达地区院校因财力雄厚吸引了不少高层次人才加盟之外,大部分公安院校的交通管理专业的教师对处于青黄不接的地步。另外,从公安交通管理教学的实践性特征来看,很多专业教师因缺少这一方面的经历,使得其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理论教学而照本宣科,难以胜任新时期公安教学改革的重视实践教学的思路。


  (六)交通管理专业学术研究对教学支持不力


  教学相长,研教也是相长的。课堂教学的内容,特别是教学内容改革的前沿主要是来自于当代最新的科研成果,特别是老师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使老师接触到一片新的天空,也为老师的科研工作寻求到一个新的支持点与出发点。从我本人的观点来看,公安交通管理专业的教师首先是应当通吃所有专业课程之后,再来选择符合自身的主讲课程比较合理。从现阶段来看,公安交通管理专业学术研究对教学的支持是不够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学研究的项目较少,重点主要集中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现状的探讨;②学术研究的范围与公安交通管理实践脱节较大,造成研究成果往往束之高阁,成为珍藏品;③除公安大学有与地市交警支队的合作项目之外,其他院校与实际部门合作的项目基本缺乏,甚至是联系也不紧密。


  三、新时期公安交通管理人才培养方法的两种极端与选择


  (一)以在职培训为主的公安交通管理人才的培养


  这种培养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上个世纪上海公安教育沿用学历教育的办学模式,培养目标以知识为本位,课程设置以学科为中心,教学方法以课堂传授为主要形式,教学评价以学业成绩为主要标准。上海人经过研究认为:这种办学模式不适应培养现代警务人才,也不符合警察职业教育的特点,忽视了在职民警的教育培训。率先在全国实现改革,实行警察录用的职业教育制度。即采用社会招考的形式,录用民警,再经过一系列的警察专业化教育,进入警察队伍。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4,5]的教学重点则主要集中在警察入职后的教育问题,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的改革:包括课程体系的设置与编制、教学训练方法的设置、教官队伍的建设。更主要的是改变以往基于知识本位的课程体系设置原则,变更为以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设置,强调了警察职业实战性的课程训练。上海公专的校党委书记郑万新在《对建构公安执法岗位核心能力教学训练模式的思考与探索》一文中以交通民警为例构建了其能力体系,并对其课程的设置进行了探讨。


  应该说,加强民警的在职训练,特别是职后的继续教育是一个持续永恒的话题,这也是全面终生学习观念的体现。上海改革的做法强调了职业培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加强职教师资队伍的建设与课程体系的建设对于全国的警察培训基地的建设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对于其他以学历教育为主体的公安院校教育则具有对其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借鉴意义。但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模式对于公安教学及其相关的学术理论的研究,特别是有关基础理论的研究的支持应该说是不足的。


  (二)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公安交通管理人才培养


  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公安交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大多数省份所采用的培养方式。学历教育的招收生源主要来自于各个省市的地方高考考生生源。学历教育的目标则主要是按照国家有关大学生培养的基本规格制定,同时增加一些与公安专业相关的要求,强调的是学生的知识体系建立的完善性。从宏观上看学生培养成本,公安专业教育本科需要四年的时间,应该说少于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至少五年的时间,也就是说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培养成本从局部看是减少的,但实际上其社会成本并不会少。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看,短期内应该说强于学历教育的学生,但其所接受的公安理论教育方面的熏陶要明显弱化,后期的发展潜力并不明显优于学历教育生源。但并不意味着学历教育由于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在采用学历教育培养公安人才的省份,还存在大量的警察后期继续教育问题。这种问题在公安交通管理队伍中尤其突出,因为公安交通队伍民警的来源主要来自社会军转干部,而并非公安交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


  正如前文论证所说,这两种培养模式各有其优缺点,理应相互借鉴,从公安交通管理人才培养的角度而言,应当是在学历教育模式中大力借鉴职业教育的优点,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开展面向操作能力的实训化教学观念。


  四、强化实训的公安交通管理人才培养方法实施


  实训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一种,旨在模拟真实的交通管理环境,让学生动手,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所学理论与操作技巧的理解与熟悉。实训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中所采用的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式理应为公安交通管理专业教学所借鉴。


  (一)实训教学的运行形式和教学要求[8,9]


  实训教学一般通过实验、设计,职业技能训练、模拟与仿真实训,岗位实务、社会实践等环节进行。实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工程技术实践、高新技术应用和关键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包括独立思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


  实验教学一般在具有工科性质的课程中应用较多。其目的主要是验证理性的正确性,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使教学更加形象化。通过实验,能使学生掌握本专业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熟悉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学会数据的总结和处理,获得归纳和演绎推理的技巧,形成观察、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设计课程(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是针对单门专业课程或专业模块课程实施的基本技能的操作和训练。


  模拟与仿真实训是运用计算机模拟交通管理各个岗位工作的实施过程。由于各种原因,到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学习往往受到许多限制,特别是一些现场难以观察和实际操作的工艺过程(如故障排除),在短期的交通管理业务实践中是很难熟悉的(许多技术的掌握都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反复训练)。借助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模拟设备,可以感受到真实的现场氛围,基本能代替现场的实际操作,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实习是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认识、了解和熟悉交通管理过程中的技术、操作、流程和运作,使学生获得各种职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


  岗位实务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岗位上,按照“准警察”的要求顶岗操作,真刀真枪地干。通过岗位实务的实践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公安交通管理实践中的实际技术和管理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学生真刀真枪地进行职业规范训练,也使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安全意识、管理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素质,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现在我们的学生的假期见习和毕业实习就具有这种性质。


  社会实践主要是指参加调查、调研、参观等社会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公安交通管理的历史、现状、发展背景和社会状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公安交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而言,有的课程如《交通工程》的教学就可以适当采用实验与课程设计的方式进行实训教学,有的课程如《车辆管理》、《汽车构造与机动车性能检测》、《交通事故事故处理》则完全可以采用计算机仿真实训教学平台进行模拟教学,或者采用岗位实务与实习的方法组织进一步的教学。


  (二)公安交通管理专业实施实训教学的环节与关键点


  对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比例一般要占总教学时数的1/3左右。因此,要达到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实训教学必须贯串始终,并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不断反复加以实现。岗位实训教学环节应本着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项目训练到综合项目训练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专业情况,按技能要求,分层次、分阶段地组织实施。


  1、实训教学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交通管理专业认知实训。认知实训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交通管理专业和工作环境的感观认识。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的初步认识,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认知实训主要通过观察实训、演示实训、认知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认知实训的教学要求不是很高,开展起来比较容易。认知实训一般应安排在第一学年内进行。


  第二阶段为交通管理业务基本技能实训。基本技能实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地和熟练地使用公安交通管理常用仪器设备,熟悉仪器设备的基本性能,掌握公安交通管理三大业务的基本操作规则,具备从事本专业岗位工作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实训主要通过实验、设计,计算机模拟训练、单门课程实训等方式进行。基本技能实训是培养交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应以在校内进行为主。基本技能实训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或者第三学年上学期内进行。


  第三阶段为综合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是在第二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交管专业学生的强化技能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处理能力。综合技能实训主要包括综合性实验和设计、综合课程、模块课程、系列课程的实训和综合实习等。综合技能实训一般安排在和第三学年下学期进行。


  综合技能实训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工程技术能力、高新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的方针。所谓走出去就是要让学生走进现实的职业环境,将公安交通管理警察大队、车辆管理所等变成学校的第二课堂,开辟“教学工厂”。请进来就是要将公安交通管理警察队伍中的精英请进课堂,请上讲台,请他们进行教学和辅导。


  第四阶段为岗位实务。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实训,学生已基本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术,具备了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但尚未获得该专业的系统训练和工作经验,学生还不具备独立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因此,必须通过岗位实务课程加以解决。通过岗位实务,学生按照“准警察”的要求顶岗实训,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训练,从而使学生能够独立处理公安交通管理岗位的各种技术问题,完全胜任本专业的岗位工作。


  岗位实务的核心是顶岗实训,因此必须落实好每个学生的具体工作岗位。要达到岗位实务的教学目的,学校必须与实训单位提前做好实训计划、安排实训内容、预留工作岗位。在进入岗位实训前,应花2~3周的时间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包括工作纪律、工作要求、工作规范、工作任务、职业道德和员工素质教育等。岗位实务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年,可与毕业设计(论文)结合进行,教学时间视具体情况可长可短,以半年为宜。


  2、实训教学开展的关键环节


  (1)构建独立的、模块化、开放式实训教学体系。实训教学体系主要由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三大模块组成。根据这些模块的要求确定相应的实训课程,并制定每一门实训课程的实训教学大纲,再根据实训课程或专业的要求,将每一门课程分成若干个可独立进行的实训项目。


  (2)搞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了将公安交通管理行业、学术界最新观点、最新知识和交通管理技术与方法发展趋势及时传递给学生,教师必须学在前、练在前、取证在前,率先掌握公安交通管理三大岗位的工作要领、率先达到岗位技能操作的职业要求。


  (3)编写系统、规范的实训教材。由于公安交通管理专业教育起步较晚,实训教学在很多院校还没有系统的开展,很多实训课程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公安交通管理专业的教师必须动手能力强,在反复的实训教学中熟练掌握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以及各种交通管理情形的处理技巧与方略,能够编写出简单、实用的实训教材或讲义,以保证实训教学的规范化。


  (4)建立稳定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作为实训的场所,承担着实训教学的任务。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一定要进行详细的规划。“软环境”建设一定要论证充分。“软环境”包括实训课程设置、科研开发、人才培训、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组织保障、经费筹集等等;“硬环境”的配套一定要保证教学需求。


  (5)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公安交通管理专业要培养的是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技术、技能人才,学生毕业后要直接走上交通管理业务岗位。为此,学生在校期问,除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学外,还应在交警大队、中队进行 “顶岗”性质的生产性实习(也可称为毕业前综合实训),让学生在真实的公安交通管理环境里进行实训,接受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训。国内外成功的高职教育、许多都是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作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协助学校完成实践教学甚至负责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帮助学校解决实践教学中师资、高新设备与设施短缺等问题。校内实训基地是基础,承担着主要的实训任务,但是,校内培养的人才-“毛坯”还要在校外实训基地加以检验,以改进校内培养工作。


  (6)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可以有效促进学校与公安机关、行业、社会用人单位的相互合作,使人才的培养更具针对性,更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可以由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和行业协会的高级管理技术人员、学校的教师和社会上的专家组成,其职责是对各专业的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培训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落实进行具体指导。


  参考文献


  [1] 殷竹钧.公安教育发展定向的现实载体和理性论证[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21(6):123-127


  [2] 李光文.我国公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归位思考[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7,5:82-85


  [3] 宁乐然.公安交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简论[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4,1:76-78


  [4] 薛金凤.上海公安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J].公安教育.2007,3:16-19


  [5] 郑万新.对建构公安执法岗位核心能力教学训练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公安教育.2007,7:1-8


  [6]林志伟.浅谈公安交通管理专业综合实战技能训练[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60-62


  [7] 管满泉.完善公安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思考[J].公安教育.2007,7:41-47


  [8] 陈革,王健.关于高职实训教学的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2,11(6):23-26


  [9]耿玉香,郑春禄.高职实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7(29):98-99


  项目来源:湖北警官学院警察教育科学2007年度重点项目,项目号:2007A008


  作者简介:


  邵祖峰(1972-)男,湖北警官学院治安系交通管理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道路交通管理与公安决策。




  新闻稿件欢迎直接联系:QQ 34004818 微信公众号:cpsjyzb

我要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

0 条评论

  •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