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社区警务"e超市"运行数月交出满意答卷<br>182道“菜”居民轻松点,今年将覆盖52个小区
2011-04-15 08:50:19 作者 : 木铎 来源 : 广东省公安厅居民使用社区警务“e超市”如同在超市购物一样轻松自如。
“家门口的社区警务‘e超市'除了可以查询交通违章信息、办理出入境等公安业务外,还能交电话费、水费,提供出行指引等,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很多都可以在这里搞掂,太方便了。”家住夏园新村的居民李先生开心地说。李先生所居住的石湾街道夏园新村从去年12月初至今年3月开展了社区警务“e超市”建设试点工作。首个社区警务“e超市”试点运行的几个月,给社会各界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小区内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实现了刑事案件零发案,群众对社区警务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8%以上。与此同时,拥有182项服务的自助服务终端,让居民在选择行政服务项目、社会民生服务项目时,如同置身于超市购物,可以细挑慢选。
社区警务“e超市”将在全市推广,将以中心城区、城中村等治安复杂地区为重点,在今年年底前至少完成52个小区的推广。
选警方服务,好比逛超市
“日常生活”、“出行指南”......广东省纺织学院大二学生霍丽培和邱雪梅熟练地操作着“e超市”自助服务终端机。“我们在查询省内旅游景点的信息,准备‘五一'出去玩。我们要去的景点在这里订票可以优惠7元钱呢。”霍丽培说。
“最常用的功能是话费充值、缴纳水费等,另外就是办理港澳通行证等业务。”正在排队等待使用“e超市”的李先生说。
霍丽培、李先生使用的“e超市”实际上就是公安机关把部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延伸到社区,通过在社区内放置自助服务终端机和电子显示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安机关提供的便捷服务及其他社会公共服务。
为何叫“e超市”?市公安局科技通讯处副处长任风华说:“e代表电子化,同时引用了超市的概念,让顾客对商品清清楚楚。社区民警也把所掌握到的社区信息录入到电脑里面,随时可以调用,比起以往挤在笔记本、脑子里面,更加方便,也能更好地为社区群众服务”。
从一年多前就开始参与筹备“e超市”的市公安局禅城分局副局长刘思朝说:超市的概念其实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公安机关内部,二是对群众。“我们把这个虚拟社区看成一个‘超市'。这个‘超市'里有供货商,也有消费者。”
他表示,第一层含义是:公安机关对进出小区内的人员、车辆信息进行采集的过程就相当于“供货商”把信息放置进了“超市”。“民警进行打击防范工作时,就成了‘消费'的一方。”第二层含义是面对群众的,“有关部门作为‘供货商'把149项社会民生服务项目放在自助服务终端机上,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前来‘提取'”。
实现社区警务工作智能化
据了解,社区警务“e超市”为基层社区民警搭建起一个智能警务工作平台,实现社区内的治安基础信息自动采集和网上智能化管理。
“社区警务‘e超市'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提高了工作效率”,石头村社区民警胡安科说,“以前要了解住户情况完全靠社区民警带着治安队员、流管人员挨家挨户拍门登记。但是屋内居住的人随时会变化。往往很多社区民警刚登记完,没多久屋内的人就退租或者搬走了,所以,小区内到底有多少间出租屋、多少场所、居住多少人、人员构成如何很难统计。”
“现在,村内出租屋、人员、场所、车辆等情况清清楚楚,我们有精力去为辖区居民做更多的事。”胡安科说。
“全市社区警务‘e超市'推广工作正在启动。”佛山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支队长何浩峰说。据悉,目前佛山市已经建成社区警务“e超市”的小区有3个,正在建设的有2个,已规划建设的小区有39个。而为了进一步推进佛山市社区警务“e超市”的建设步伐,今年3月9日,市公安局专门下发了《关于推广社区警务“e超市”的工作意见》。何浩峰介绍,全市今年将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以中心城区、城中村等复杂地区作为重点,有计划地推广社区警务“e超市”建设工作,今年5月底前,全市至少完成13个小区的推广任务,今年年底前至少要再完成39个小区的推广任务。
技术无难度,关键是后端资源整合。
■专家点评
赛迪顾问副总裁赵刚博士:
服务进社区是未来的大趋势。进社区有不同的媒介,比如网络、手机等。社区警务“e超市”中的182项服务内容,其实是将过去需要到服务大厅和派出所办理的各项业务直接搬到了社区,搬到了老百姓家门口。前端的服务实现了,关键是后端资源的整合。这类整合从技术层面上不存在问题,但关键是要求各部门有效协同才能更好地实现,最终服务老百姓。社区警务“e超市“的建立是好事,值得支持。
4月10日上午,在夏园新村小区出入卡口,对“纺院师生出入口”,行人出入口、汽车出入口等都做了明确的区分。小区内的居民、学生正刷卡出入,保安在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卡口处安装有视频监控系统,对进出人员和车辆进行高清图像抓拍。
“现在治安好了,连租金都提高了不少呢。”居民梁惠冰谈到小区治安改变时脸上是掩不住的喜悦,“以前家里100多平方米的房子租金只能收到800-900元,智能化管理后,治安好了,租金可以收到1300元左右”。她说,自己从夏园新村建成后就一直住在这里。提起社区以前的治安,梁惠冰不禁摇头:“我家被盗窃过两次,有个亲戚来探望我,摩托车就停在我家门口,上了锁进门坐了10分钟出来,车子就不见了。”
据了解,夏园新村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村民及部分外地人购地自建房屋形成的住宅小区,占地面积近8万平方米,建有房屋224幢,其中出租屋177幢1304间,常住人口694人,暂住人口5349人,汽车498辆,仅广东省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在村内就租用了34幢出租楼做宿舍,居住师生达3100多人,村内有工厂、商铺、旅业、网吧等场所60间。“这里是一个复杂的城中村”,该辖区的社区民警胡安科说。
居住在小区内最大的群体当属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他们对治安的好转感触颇深。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助理黄志业说:“学生管理问题一直让我们头痛,此前学生被盗抢的事件时有发生。智能化建设后,不但安全了,也给我们提供了管理学生的手段。比如,哪个学生晚归、不归都可以查到。”
原来,智能安全小区建设,使一切进出小区内的人员、车辆都纳入智能管理的范围,破解了城中村“人难知、屋难清、车难控、场难管、网难控”的“五难”问题。
“以前进社区的道路上停满了汽车、摩托车,现在,各种车辆都按规矩停放,大路上很干净、整洁”,居民李先生说。据悉,夏园新村还引入了物业公司管理模式,成立物业小区管理部,持卡出入,目前已派发小区通行卡3036张;治安状况也由案件高发转变为零发案。
新闻稿件欢迎直接联系:QQ 34004818 微信公众号:cpsjyzb
我要评论
0 条评论
-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