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单位: 全国警用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 公安部特种警用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jiangbei
历届评选

因地制宜,探索中部地区平安建设模式<br>——访安徽省公安厅副厅长王静

2010-09-25 10:09:30  作者 : 映君  来源 : 中国国际警用装备网


  安徽省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和应用走在了中部地区的前列,其经验和做法对整个中部地区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示范效应。

  安徽省概况:


  安徽省,简称“皖”,我国内陆省,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经济上属于中国中部经济区;兼跨长江、淮河,是我国南北地理交汇过渡地带,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辖17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56个县。截止2008年底,全省总人口6740.8万。省会合肥市,其他主要城市有:巢湖、芜湖、蚌埠、淮南、马鞍山、淮北、铜陵、安庆、黄山、阜阳、六安等。


  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250万年前的远古时期就已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亳州、寿县、安庆、绩溪、歙县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主要名胜古迹有:黄山(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九华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天柱山、西递、宏村等。


  安徽省交通发达,铁路线主要有京沪线、陇海线、京九线等;机场主要有合肥、安庆、黄山等。


  近年,安徽省经济发展迅速,2009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0052.9亿元,成为全国GDP万亿元俱乐部的第14个会员。目前,安徽省正在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长三角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2010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皖江城市带成为国内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标志着产业梯度转移正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之一,这为安徽经济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要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力争使全省经济总量翻一番,即到2015年,全省力争GDP达2万亿元。

 


安徽省公安厅副厅长王静
 

  【CPS警装网讯 记者:丁兆威】芜湖市是全国第一批21个科技强警示范城市之一,合肥市是全国第二批38个科技强警示范城市之一,马鞍山市公安局是全国22个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单位。安徽省的公安科技和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工作可以说走在了中部地区的前列。那么,近年安徽省在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与应用中,都取得了哪些经验?带着这一问题,记者专赴安徽,采访了安徽省公安厅副厅长王静。


  全省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和应用情况


  王静副厅长介绍,安徽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综治、公安等部门高度重视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徐立全多次听取系统建设的专题汇报并作出批示。


  在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中,安徽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稳妥推进。一方面是试点先行,以试点带动全省系统建设。根据公安部统一部署,2006年初省公安厅确定合肥等3个市公安局和无为县等19个县(市、区)公安(分)局作为全省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单位。两年多的试点工作,在建设模式、运行机制、应用战法等方面为全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全面推进积累了经验;另一方面是充分论证,合理设置监控点。为了切实提高监控系统服务实战效能,各地公安科技管理部门会同刑侦、治安、指挥中心、国保、交警以及基层所队等相关部门,对本地监控点的设置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根据实战需要,强化对案件多发区域、治安热点乱点、不稳定因素多发地区的监控。许多地市采取基层上报需求,市局统筹方案,再下发征求意见的方式进行反复调研论证,最后才确定建设方案。从而使全省系统建设少走了许多弯路,也节省了宝贵的资源。


  2008年6月,省综治委印发了《转发〈省公安厅关于开展2008年全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大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建设任务。2008年7月,省综治委又印发了《关于成立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大会战领导小组的通知》,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徐立全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综治、科技、公安、财政、建设、信息产业等部门领导担任副组长。各地公安机关也都成立了以党委政府领导等为组长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政府或综治部门牵头开展此项工作。合肥、滁州等市市委、市政府出台工作意见,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马鞍山、安庆、六安等市将此项工作作为“平安建设”和“民生工程”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蚌埠、宿州等市党委、政府召开专门会议,听取视频监控建设大会战专题汇报,进行工作部署。


  根据省里的部署,全省各地都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2009年5月13日,省公安厅又组织召开了“全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应用推进大会”,在对系统建设和应用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的同时,结合大会战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工作要求。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5月,全省共安装各类治安监控摄像头近40万余个(含社会单位自建)。其中,由公安机关掌握和使用的16024台,由政府财政或公安机关自筹投入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经费达3.3亿余元。


  全省共建各类联网报警中心176个,建成监控中心561个,联网报警用户数量10236户。全省重点要害单位、居民小区技防设施安装率达到95%以上。


  科学规划,强力推进


  在系统规划建设中,各地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合肥等市公安局组织刑警、治安、交警、网监、警卫等警种对各区县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建设规划进行了论证,完善方案,保证系统建成后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实战需要;蚌埠市综治委、市公安局组成联合考察组,学习先进经验,并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确定了建设模式和一期建设规模,并就建设思路专门向省厅大会战领导小组进行了汇报,力求建设方案科学合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淮南市公安局以大会战为抓手,制定了《淮南市城乡报警监控系统建设三年(2008-2010)规划》;滁州市公安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根据大会战方案,精心制定了《滁州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规划》,并下发全市执行。


  在前期建设中,合肥市政府一次性出资1300万元用于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三级平台建设;建设大会战开始后,合肥市委、市政府又采取重大举措,将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与城市道路监控、智能交通建设相融合,纳入合肥市大建设项目,传输线路由市政府统一与网络运营商租赁,从而在组织、经费和机制上保证了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马鞍山市明确一期监控平台等建设资金500余万元由市、区两级财政承担;蚌埠、芜湖、巢湖、黄山、滁州等市的系统或传输线路租金也都列入财政年度预算。


  为推动全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09年国庆60周年前期,省公安厅分别组织了两次大检查,对全省17个市的建设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中央政法委、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刊发了简报,对安徽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按照徐立全书记“加强调度,确保进度”的要求,省厅建立了月度数据统计上报制度,要求各地将建设进度按月上报,对建设进度缓慢的地方给予通报。同时,将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情况纳入“三基工程”的考核内容,进一步激发各地的建设热情,保证了建设进度。为确保系统建设质量,提升系统应用水平,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大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还会同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已在安徽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中得到良好应用和国内外安防行业知名品牌的产品开展了评审,并印发了《关于第一批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推荐产品的通知》,将评审通过的第一批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推荐产品目录印发各市,供各地在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中参考选用。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因地制宜,建设模式各有所长


  全省各地公安机关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采取了不同的建设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有的地方则是几种模式的有机结合。


  一是企业建设、政府租赁、公安使用模式。即由当地的网络运营商开展系统建设,政府按期支付租金,公安机关负责使用,其最大的优势是公安机关可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系统应用上。目前,巢湖、黄山、蚌埠、滁州、芜湖、阜阳、淮南、淮北、亳州等地均以此种模式为主。一些建设工作开展较早的市利用电信、移动的“全球眼”、“太空眼”等公用系统,初步实现了监控图像的传输和联网,较好地解决了“看得到、记得住”的问题,但由于系统设计目的不是针对公安机关高强度、全天候、大场景、多点实时监控等特殊需求,因此系统建设标准较低,尤其是在图像质量上还难以做到“看得清,记得牢”,无法完全满足公安实战需要。巢湖、黄山、蚌埠等地则在此基础上,就建设标准、系统租费等问题与网络运营商进行协商,这样既在形式上采用了此种模式,又在系统功能、图像质量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公安实战需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政府投入开展自建的模式。即由财政出资或公安机关自筹资金建设前端监控点、中心平台和租用传输线路,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投入资金的多少自主决定系统的建设标准。合肥、宿州、池州、六安等地以此种模式为主。合肥等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市,由于政府支持力度大,采取此种模式较快地推进了系统建设,系统建设质量也较高,但在后期运行维护中需要较大的人力和财力支出。而对于一些财力有限的地市,投入较少,建设规模较小,选用设备档次偏低,直接影响了监控系统的覆盖密度和应用效果,同时系统维护也难以做到及时有效。


  三是以整合社会资源为主的模式。马鞍山、铜陵、安庆、宣城等市由政府或公安机关出资建立监控平台,而前端设备投入乃至传输线路租金则利用社会单位的现有资源或由社会单位承担。其优点是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前端设备由于是利用社会单位原有或新建设备,在布点上要考虑社会单位自身的防范需求,导致监控点整体布局难以统筹规划;同时由于前端设备和传输线路由社会单位出资,在出现故障时,需要公安机关进行协调,维护很难做到及时有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系统效益的发挥。


  针对以上不同建设模式的优缺点,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始结合当地实际,对系统进行进一步改造完善。马鞍山市已完成系统二期建设的招投标工作,采取企业建设、政府租赁、公安使用的模式新建1300余个监控点;滁州等地在采取租赁模式的基础上,强化了高清、智能监控等新技术应用;铜陵、亳州与国内大型安防专业公司合作,采取了建设、经营、转让(BOT)的方式;合肥、六安、宣城等地也正在着手系统的深化建设和模式优化。可以说,全省各地都创出了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突出应用是关键


  系统应用成效是开展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终极目标。各地在建设大会战中,始终坚持“边建设、边应用、以用促建”的原则,加强对运行机制的研究和探索,突出系统的应用效果,并提出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作机制和方法,为系统的深化应用提供了保障。


  一是专人值守,加强监看。合肥市经开分局积极向开发区党委、管委会汇报,争取到600多万元的建设经费,布建了基本覆盖辖区重要路段和公共复杂场所的监控摄像机。系统建成后,分局加强实时监看,很快就在预防、打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场处置了很多突发案件;马鞍山安民派出所将值班室与监控室二岗合一,成立值班监控室,根据视频监控警情及时调度街面巡防警力就近处警,提高了警务效率;巢湖市为解决值守警力紧张问题,聘用人员专职监看,其工资支出由政府财政承担,促进了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蚌埠市、滁州市政府专门招募一批文职人员,由政府承担工资,由公安机关培训使用,用于视频监控系统的监看工作。


  二是总结战法,建章立制。各地在推进系统建设的同时,探索建立了保证系统长效良好运行的各项机制,创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监控应用技战法。各地按照大会战的要求建立了系统运行管理机制,有些地方还结合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特点,在创新警务机制以及与公安其他信息系统结合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合肥市公安局经开分局将城市报警监控系统建设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有力抓手,实现了指挥、情报、研判、监控、巡逻、处置六位一体,并总结了“三熟四会”工作法、视频监控五字法、报警监控同步法、研判监控结合法等一系列实战应用效果明显的技战法,在打击防范、侦查破案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芜湖市公安局镜湖分局将视频监控点是否良好运行作为社区民警的一项职责任务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将全区880多个点分给170个社区民警包干,由他们定期对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报告,保证了系统的良好运行;马鞍山市公安局根据地理和治安特点,将全市划分成49个巡区,便衣警察、特(巡)警、治安警、交警、派出所民警和辅警全天候屯警街面,与全市包括社会单位的8155个视频监控点、1800多个自动报警点和14个卡口互为依托,形成了路面巡逻与视频监控、卡口堵截“三位一体”,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动态治安防控新机制。


  三是以用促建,良性互动。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建成和使用,极大地缓解了公安机关在治安管理中始终面临着警力不足与工作量大的矛盾,一个安装合理的摄像机能够对一个部位进行24小时连续监控,从而对犯罪分子形成直接的心理威慑。各地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视频监控系统与情报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提高打击的主动性和防范的针对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系统作用的凸显,公安机关及社会力量参与大会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变“要我建”为“我要建”,系统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实现了对城市出入口、主要道路和路口、公共复杂场所、易发案部位以及反恐重点目标的全面覆盖,形成了系统建设、应用、再建设的良性循环。


  2008年以来,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利用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破获现行案件5579起,抓获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4689名。


  下一步建设规划


  王静副厅长介绍,下一步安徽省将继续加大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应用力度。在今年初召开的全省公安工作会议上,徐立全书记充分肯定了这几年来全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今年要抓住上海世博会的机遇,大力推进。


  今年3月,省公安厅召开了全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应用经验交流暨蚌埠现场会,提出了进一步打造“天网工程”,织密天网,进一步巩固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和应用的成果,进而推动农村安全技术防范,构建一张服务平安建设、服务社会管理、服务公安工作、覆盖城市农村的安全防范天网。会议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今年全省公安机关自建和掌握使用的监控摄像头要在去年1.5万个的基础上再增加1万个,社会力量建设的监控点在去年35万个的基础上提高到50万个。同时开展农村技术防范工作试点,逐步在农村地区建立以报警联网为主、监控为辅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会后,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按照省厅要求,确定了细化量化的建设任务。根据各地计划数据的统计,2010年全省公安机关自建监控点新增数量将超过15000个。其中合肥市计划建设8000个,铜陵、蚌埠等市新增点在1000个以上,芜湖、马鞍山、安庆、宿州、滁州、六安、池州计划建设500个以上,其余各市新增点也都在200个以上。


  省厅提出今年全省公安机关要再增加1万个监控点,这是结合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的工作目标。其目的是为了加大监控覆盖面,更好地满足公安实战需要,争取通过一年的努力,构建起一张点、线、面相结合、网格化覆盖全省城镇的监控网络。


  同时提高建设和运行质量,也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在今后的系统建设中要高标准进行设备选型,进一步优化技术标准和系统建设质量,加强报警监控新技术的应用,在关键节点适当采用高清设备,为公安实战提供最好的监控图像资源。同时各级公安机关要协调系统承建商、网络运营商在系统质量、维护运行方面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的要求开展工作,确保建成一处、发挥一处的作用,在确保系统建设和运行质量的前提下推动此项工作的有序发展。


  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社会单位安全技术防范设施的监管。各地要根据国家和省的相关法规、规章的要求,加强监督管理,督促开展建设,定期组织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整改,保证其正常有效运行。并大力推动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的联网报警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从而开创平安安徽新局面,为促进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治安和投资环境,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年经济翻番目标而保驾护航。
 



  新闻稿件欢迎直接联系:QQ 34004818 微信公众号:cpsjyzb

我要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

0 条评论

  •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